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
劉曉波(1955-2017)

  誰謀害了劉曉波?
  如何全面理解劉曉波的生命和思想世界?
  如何理解當下中國的政治扼殺和生命抗爭?
  正如余英時所說,
  氣類相近的余杰寫曉波,將是歷史上一個最美的故事。

  「以年齡而言,曉波和余杰是兩代人,但他們卻生活和思想在同一精神世界之中。更重要的,他們之間的「氣類」相近也達到了最大的限度。……正是由於氣類相近,惟英雄才能識英雄。余杰寫曉波,這將是歷史上一個最美的故事。」——余英時

  「上帝選擇你們兩個結巴成為說真話的中國人,可真夠幽默的。」——劉霞

  「這麼多年的大悲劇,我們仍然沒有一個道義巨人,類似哈維爾。為了所有人都有自私的權利,必須有一個道義巨人無私地犧牲。」——劉曉波

  「有時,歷史需要像閘門一樣扛在肩頭。劉曉波就那樣謙卑地跪下來,將當代中國苦難的歷史——特別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屠殺的歷史——扛在肩頭上……他幾乎是一人敵一國,單槍匹馬地對抗黨國強大的宣傳機器。」——余杰

  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喪鐘不是為某一個人而鳴,乃是為每一個人而鳴。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三日夜晚,中國在大雨滂沱中失去了它精神和思想上的巨人——劉曉波。他從不自由的國度裡獲得了解脫和「自由」。劉曉波曾說,當所有的中國人都獲得自由之後,他的願望是到卡繆所熱愛的地中海去,沐浴著那無比熾熱的陽光,暢遊一番。他不會參與權力爭奪戰,而是跟妻子劉霞一起離開中國,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過世外桃源般的、簡單樸素的生活。他出海打魚,劉霞畫畫和寫詩,那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然而在現實中,他的願望已經無法實現了,不過歷史以另外一種弔詭的方式「實現」了他的願望:被海葬的劉曉波的身體和靈魂,最終和大海融合。

  「出名要趁早。」在一九八〇年代喧囂著開放熱情的中國,外省青年劉曉波懷著出名的渴望來到京城。他野心勃勃,野性難馴,他不把前輩和權威放在眼中,打倒他們並取而代之是其夢想。然而,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一九八九年,「六四」的槍聲終結了劉曉波的文學夢,他的人生更換軌道,駛入驚濤駭浪的出三峽之旅。

  劉曉波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謙卑地跪下來,將當代中國苦難的歷史——特別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屠殺的歷史——像閘門一樣扛在肩頭上。他幾乎是一人敵一國,幾十年如一日,單槍匹馬地對抗黨國強大的宣傳機器。一個「文學」的劉曉波,轉換成了「政治」的劉曉波。旅美學者陳奎德在為《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所寫的序言中指出:「劉曉波的思想歷程,有一個明顯的範式轉換點。粗略地說,在西方思想資源的側重點方面,是從德法式脈絡走向英美式脈絡;在思想傾向上,是從感性的浪漫主義走向理性經驗主義;在學術取向上,是從審美判斷走向倫理判斷;在對超驗性的思考上,是從尼采走向基督;在為人為文的姿態上,則是從狂傲走向謙卑。」

  「六四」的槍聲,改變了劉曉波的一生,也改變了本書作者余杰的一生。那一年,劉曉波三十四歲,是天安門廣場上堅持到最後的絕食四君子之一;那一年,余杰十六歲,在四川偏遠的小鎮上,從「美國之音」的廣播中聽到沉悶的槍聲,一夜之間就完成了他的成年禮。

  在余杰看來,九〇年代以來的曉波如同一塊被時間和苦難淘洗得晶瑩剔透的碧玉,早已去除了當年個人英雄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的污垢,他變得愈來愈溫和、愈來愈寬容、愈來愈謙卑,他將自己看成是成千上萬的、努力有尊嚴地活著的同胞當中的一員,正是「那些無名的人、被人遺忘的人、善意與愛的小小行動」證明了和平與公義的存在。

  他雖然不是基督徒,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自我質疑與反省,在異議知識分子群體當中,劉曉波是對人的罪性、侷限性和缺陷性認識最為深刻的人之一。人類有徒手的耶穌戰勝了佩劍的凱撒,那是義戰勝力的歷史正果。劉曉波以一種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參與政治事務,改寫了中國人長久以來對厚黑學和權謀術的迷信。他讓政治擺脫了馬基維利式和季辛吉式的利益算計,他讓反抗變得如此優雅。正是有了這種「反抗者的謙卑」,他的反抗在中國的反抗史上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是冤冤相報、以惡勝惡,而是以愛化解仇恨、以正義書寫歷史。

  自古以來,先知在故鄉都是不受歡迎的,但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和哪個國族,像今天的中國這樣以折磨和羞辱先知為「志業」。他第四度入獄,被中共當局判處了超過此前三次入獄時間總和的十一年重刑,最後因肝癌而被謀殺致死,可以說是「求仁得仁」。

  本書是與劉曉波「氣類」相近的余杰,幾十年來觀察、思考、評論劉曉波的成果。這兩個人都是說話口吃的人。「口吃的人對這個世界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劉霞打趣我們說:『上帝選擇你們兩個結巴成為說真話的中國人,可真夠幽默的。』」正是這種對世界特殊的敏感,正是他們之間特殊的友誼,余杰在《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第一次系統完整、深刻獨到地呈現了劉曉波的生命和思想世界。

  第一卷裡,余杰描述了自己和這個被羞辱和謀殺的先知交往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劉曉波如何成為劉曉波的很多不為人知的面向(包括劉霞);在第二卷裡,余杰以書評的形式,精彩而犀利地點出,劉曉波如何與眾不同,是中文思想界的另類,是「異議人士中的異議人士」。第三卷主要是對《零八憲章》的分析,余杰既從近代以來的歷史縱深,又從亞洲和世界的橫向比較,解讀了《零八憲章》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儘管他也直言該憲章的不足);在第四卷,余杰獨家指出,這個時代的中文世界裡,劉曉波如何作為異端思想家而存在和發聲。他尤其指出劉曉波作為一個保守主義者,如何吸納了英美文明和知識體系的思想,如何強調非暴力和改良主義哲學。

  人們不難設想:如果沒有哈維爾,捷克會怎樣;如果沒有曼德拉和圖圖大主教,南非會怎樣;如果沒有翁山蘇姬,緬甸會怎樣。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說:「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這句話也可用在劉曉波身上。在「我沒有敵人」的宣告背後,是劉曉波長期思索的一個問題,即「寬恕與正義如何獲得平衡」。

  是的,他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但這個國家充滿了敵人和仇恨。他生在世界上唯一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的國家,也最終被這個國家所謀殺。

  「親愛的,該起身了,通往深淵的橋就要坍塌。」

  「讓我的頭再一次 高貴地昂起,直到  最黑的時刻降臨。」

  這不僅僅是情詩,也是命運的預言。最黑的時刻降臨了,但劉曉波和劉霞在黑暗中仍然發光。世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囚禁曉波的心靈,他沒有翅膀,卻可以像鳥一樣飛翔;在不自由的國度裡,他們是最自由的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杰


  旅美華裔獨立作家。一九七三年生於四川成都,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先後出版四十多本著作,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公民勇氣獎」等獎項。

  二〇〇四年,余杰與劉曉波等共同起草「中國年度人權報告」,遭警方拘押。二〇一〇年十月,劉曉波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之後,作為劉曉波親密友人的余杰被非法軟禁數月,進而遭到黑頭套綁架、酷刑折磨至昏死。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攜妻兒出走美國,定居華盛頓郊區,創辦「亞太宗教自由與民主化研究所」,致力於民主人權、公民社會與宗教信仰自由等議題的研究。

  著有《1927民國之死》、《我無罪:劉曉波傳》、《在那明亮的地方:臺灣民主地圖》、《我也走你的路:臺灣民主地圖第二卷》、《人是被光照的微塵:基督與生命系列訪談錄》、《從順民到公民:與民主臺灣同行》、《流亡者的書架:認識中國的50本書》等作品。

目錄

蘇曉康序
劉仲敬序
盧斯達序
葉浩序
作者自序

第一卷  被謀害的先知
愛與黑暗的故事——劉曉波的文學與人生
看哪,那個口吃的人——我與劉曉波交往的點點滴滴
在橫眉與俯首之間——為劉曉波五十三歲生日而作
探望劉霞受阻記
劉霞也成為一座孤島
將陽光和自由歸還給劉曉波——致共產黨最高決策者的公開信
誰謀害了劉曉波?

第二卷  異議人士中的異議人士
文字收功日,中國民主時——《大國沉淪:劉曉波政論集》編輯手記
為什麼說愛國主義是一個巫術詞?——讀《單刃毒劍——中國民族主義批判》
反抗的高度——讀《劉曉波文集》
讓中國解體,讓人民自由——序《統一就是奴役》
非毛化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第一步——序《混世魔王毛澤東》
從「持不同政見者」到「持自己政見者」——讀《未來自由中國在民間》
劉曉波從未幻想中共啓動政改——讀《追尋自由:劉曉波文選》
從「中國的劉曉波」到「東亞的劉曉波」——《劉曉波傳》日文版序

第三卷  劉曉波與《零八憲章》
我們唯有勇氣和謙卑——我為何在《零八憲章》上簽名?
在一封公開信上簽名究竟有什麽價值?
與國保警察談《零八憲章》
中共為何拒絕《零八憲章》這根救命的稻草?
從《零八憲章》看一百年前的立憲運動——為劉曉波失去自由一百天而作
立憲與革命——從康有為與章太炎的論爭看《零八憲章》的改良主義
我們共同的人性尊嚴——《零八憲章》與《亞洲人權憲章》之比較
不是公車上書,而是公民宣言——與曹長青商榷

第四卷  這個時代的異端思想家
歷史的選擇——諾貝爾和平獎為何頒給劉曉波?
「我們是美國人」及「支持伊戰」——作為古典自由主義者的「右派」劉曉波
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如何理解劉曉波的「無敵論」?
非暴力是走向自由中國的唯一道路——劉曉波為何既反對政府暴力,又反對民間以暴易暴?
從罪人到聖人的漫漫長路——劉曉波與曼德拉之比較

附錄
《零八憲章》
我沒有敵人(劉曉波的法庭最後答辯詞及諾貝爾和平獎缺席演講稿)
劉曉波年譜簡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1683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愛與黑暗的故事——劉曉波的文學與人生

《愛和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Amos Oz)帶有自傳體色彩的長篇小說,也是我這幾年來讀到的最偉大的小說之一。我很少用「偉大」這個形容詞來定位一本小說——而《愛與黑暗的故事》是當之無愧的,它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民族史與國家史。那裡面,有愛,也有仇恨;有黑暗,也有光明;有絕望,更有救贖。

「我在樓房最底層一套狹小低矮的居室裡出生,長大」,小說從這個句子開始了長達五百多頁的講述。這不是一個絢麗而驚豔的開頭,但絕對是順暢而清澈的,如同大河的源頭,而且必然具有一種平靜的氣質。一部作品能稱為偉大,絕不會因為它的控訴、憤怒與無助,就像作者的祖母曾經對他說的:「當你哭到眼淚都乾了,這就是你應該開始笑的時候了。」

阿摩斯.奧茲說過:「你可以回避歷史,歷史不會回避你。你可以逃離,或者轉過身來回顧以往,但是你不能消除他們……我們不可以成為歷史的奴隸,但是在歐洲這片土地,人們必須跪下,將歷史扛上肩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在承受苦難、珍惜記憶、捍衛歷史的維度上,華人跟猶太人非常相似。有時,歷史需要像閘門一樣扛在肩頭。劉曉波就那樣謙卑地跪下來,將當代中國苦難的歷史——特別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屠殺的歷史——扛在肩頭上。我在寫作《劉曉波傳》的時候,恍然覺得自己也是在寫一個關於愛與黑暗的故事,描述劉曉波的文學與人生,沒有比這更為妥帖的說法了。

二〇〇五年,法國具有領袖地位的知識分子索爾孟(Guy Sorman)訪問中國,走遍大江南北,訪問各個階層的中國人,寫出了《謊言帝國》一書。索爾孟為西方讀者描述了一個被謊言重重包裹的中國,也表彰了若干與謊言戰鬥的、值得尊敬的中國人,其中就有劉曉波夫婦。有意思的是,這位目光敏銳的知識分子,在採訪劉曉波夫婦之後,並沒有將劉曉波作為「傳主」,偏偏將劉曉波的妻子劉霞選為「傳主」。

劉霞在作為猶太人的索爾孟面前,將自己形容為「中國的猶太人」。索爾孟認同這一嚴重而真誠的比喻,並以此作為書中這個章節的題目。經過兩千年的顛沛流離和二十世紀納粹屠猶的慘劇,「猶太人」的身分不再是作為上帝選民的榮耀,而是隱喻著必然經歷無邊苦難與羞辱的「賤民」。
 

 

 

 

作 者 :咬金,文章首發於三茅HR成長社,轉載請私信 最近在三茅人力資源網上看到一個案例,引起HR廣泛討論,特別是人到中年的職員。 一家小公司里入職多年的老HR,做事熱情有親和力,專業性也不差,深受各部門的喜愛,是公司優秀員工稱號的多次獲得者。 然而由於公司平臺有限,無需太多管理人員,上級領導也比較穩定,因此多年未能晉升,32歲還是高級專員。 他也想過跳槽一走了之,但又怕沒有管理經驗無法獲得進一步提高,因此比較迷茫,左右為難。 其實中年職場危機一直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畢竟誰都會走到這個階段,就算你很優秀,但現實是總有人比你更優秀。在公司里,一個蘿蔔一個坑,甚至越往上升會形成N個蘿蔔一個坑的局面。 我們要怎麼辦? 是雞血常在,繼續加油。 還是認清現實,不如離去。 ... 01.不急著做結論,我們通過案例了解一下這位老HR的狀況。 他入職多年,基本上可以判斷超過五年,於是他熟悉了公司的人和事,對老闆的風格很了解,工作遊刃有餘。有熱情又親和,說明跟員工關係很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多次評選為優秀員工。然後專業性也不差,雖然鑒於公司較小,專業性不差的參照標準應該不會很高,不過既然能說出自己專業性並不差這種話,那麼至少某一兩個模塊肯定是做得不錯的。 但是,多年未升職。 不升職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能力與資歷不夠,很顯然老HR挺夠的。那就只能是第二種情況,公司小卻穩定,領導班子普遍年輕。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這位HR在舒適區內進行了自我定義和評價:一個受人歡迎的高級專員。 進公司多年,沒有帶過團隊,沒有負責過項目,一個人做著份內之事。也許有短期目標,但缺乏中長期的目標。他幾乎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可能是一個完美的執行者,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規劃者。 最終導致了人到中年,職場自信度不夠,管理能力欠缺,在面對競爭的時候,幾乎本能地感到害怕與迷茫。 各位,這種狀態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這幾乎是大多數HR的真實狀態。這一行,菜鳥與高手始終是少數,更多的是不上不下,不強不弱,不痛不癢的中間派。 很多外行總以為HR容易做,每天就是做做表格,辦辦入職,記錄考勤,「HR到底有沒有前途」也是初入職場的菜鳥HR最喜歡問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在中國還處在起步階段,許多企業的老總和人力資源從業者對人力資源理論和實操的認識遠沒有系統的概念。 這就造成大量企業中的HR們實際上的工作確實像個文員。 許多HR每天重複著勞務性工作,長期囿於瑣碎工作後導致有心無力,進步無門。最終年紀越來越大,雄心壯志不再,患得患失成為常態。 繼續工作沒前途,想要跳槽怕失敗。 為什麼怕失敗? 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持續穩健的經營對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和主體,對人的管理也自然會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國的第二代、第三代企業家們上臺後,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需求大幅增加。 這就直接倒逼HR們必須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 02 記得以前有人總結過HR的生存之道:一是發揮自己的才華,為企業創造有價值的工作結果,獲得職位上的提升,二是通過自己多年的人性經營,打通內部血脈,讓自己獲得價值。 在大公司,通常會採用第一種方法,努力努力再努力,邊熬邊拼,升職加薪。反之,如果像文章案例中的HR一樣在小公司上班,職場晉升空間很有限,那就需要通過迂迴路徑提升自己。 畢竟,升職並不是HR的唯一出路。 當我們無法從晉升這個方向去提升自己的價值時,我們通常就要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轉變。 1. 走業務綜合發展道路 HR工作就是在經營人脈,當晉升無望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那就是更接地氣地工作。比如你可以轉變身份,成為基層團隊「政委」。HR夥伴除了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工作專業能力外,還需重點關注本公司主營業務,能深入基層與員工在一起交流,聽到一線服務和業務部門的聲音,能較快速度的處理好基層的矛盾,化解工作中的危機,防患於未然,及時上傳下達,打通業務一線部門與HR部門中的管理矛盾,及時配合協調各方,真正解決一線部門員工的實際問題,得到民心、真心顯價值。 2. 聯合共存路線,提升HR服務價值 人事工作可以獨立也可以共享,因為人事工作也是服務於公司各部門的服務性部門,所以我們可以放低自己的身段,與行政辦公室、運營部門、財務及管理部門打成一片,並主動為他們提供服務,行政、人事、財務及運營在實際工作中都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所以不妨大度一些,主動提出共享,將二線職能部門連成一片,提升了後勤職能部門辦事效率和服務價值,也讓老闆看到你的價值所在。 3. 專業智腦路線,成為企業參謀 HR部門是特殊的部門,HR夥伴工作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他們既是服務於員工的服務者,又是老闆的左膀右臂。 要決定走這一條路線發展的夥伴,就一定要對自己專項工作做到精通至少一至二門的能力,並且在專業能力和實際工作中有自己的見解跟格局。通過觀察調研和思考,站在老闆的角度提出可以讓公司更好更快發展的建議,在節約資源、提高公司利潤、提升合作夥伴及客戶滿意度方面有具體舉措和成績,從而激活自己的價值。 人生就是一個目標接著完成下一目標的過程。 在HR的崗位上,如果我們沒有突出的價值,那我們就無法擁有在這個行業長期立足的資本,一旦作出選擇就必須全力以赴,等待機會,不然只能選擇重新出發。 總之,不管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你是剛入行的菜鳥還是深耕多年的老手,都要追求職位上的高度、寬度與深度。 通過日常工作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業務流程、關鍵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領導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在企業中實現職級的不斷晉升,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 或者隨著對單模塊的深入理解,原本在企業中擅長招聘的HR成為獵頭,原本在企業中擅長培訓的HR成為培訓師,原本企業中的HRBP創業做人力資源外包服務。 如果有的HR不擅長或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不願意領導或管理別人,也可以通過持續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方式,成為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顧問、專業諮詢師。 結局有很多種,但是不是好結局,全憑個人努力。 ... 03 最後說說HR的跳槽。 不能晉升,跳槽自然也沒什麼奇怪的。 我一個朋友有過兩次跳槽經歷,第一次從國企經理跳到民營總監,第二次從民營總監跳到外企副總。他最近正在準備第三次跳槽,這次計劃去一個全新的行業,從一線員工做起,挑戰自己。當時與這家企業負責人談話,給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話:我不是要找職業經理人,我要的是事業合伙人,而這恰恰也是我朋友看重的。 跳槽應該和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生涯相匹配。不管是誰,跳槽之前都應該先考慮清楚,不提倡衝動型跳槽。 因為它決定了你整個職業發展的軌跡,同時也決定了未來三五年乃至十年的生活水平。 什麼時候該跳槽?先別急著行動,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想換工作主要原因是什麼? 2、對目前不滿的問題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和可能呢? 在理清現階段的所有問題後,綜合評估並付諸努力改變無果後,才是你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 跳槽,必須是產能與產出的平衡。 如果最終決定要離開,應該是你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時候。 越跳越好的準備。 你有了第一次跳槽,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所以第一次跳槽的時候,你必須要具備擇業的能力,可以選擇對你來說更好的職業和企業。 在職業發展這個問題上,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多寡代表了他的產能,他所希望獲得的職位就是產出,只有很好地處理好知識、經驗、技能的保有程度和職業目標之間的關係,我們的職業生涯才是講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 跳槽行為才是有效的。 也就是說,跳槽與否要建立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是能力和職業目標相平衡的結果,而不是逃避。 想做和能做之間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尤其是在環境惡劣的當下,能力與職位目標相匹配顯得更為重要。 文章開頭的案例中,老HR遲疑的原因可能就在這裡。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沒有職業發展的目標,有的只是一些慾望,高級的職位,高額的薪水,榮耀的身份等。 其實,職位也好薪水也罷,都只是我們職業生涯中一部分,不是全部。它們是我們職業發展的回報,建立在職業能力基礎上,如果你不具備駕御它們的能力,既使偶爾僥倖獲得,也會很快從手中溜走。 因為盲目跳槽,將職業規劃搞得亂七八糟,最後事業越走越窄的例子太多,我們要引以為鑑。 ... 寫在最後 關於中年職場問題,我們應該焦慮嗎? 以前聽過一個段子:如果你三十多歲了,還不在世界五百強里任個一官半職,那麼你到四十歲之前的那幾年,其實都是在為之後的創業做準備。 其實按照這個說法,反而沒什麼可焦慮的,因為一百人裡面大概有九十人結局一樣。 但讓你不焦慮並不意味著要你不努力。 真正重要的是當大家再次重新在同一起跑線上時,你該怎麼做。 當我們想清楚這個問題後,中年與否,辭職與否,還重要嗎?總有人正年輕,總有人在老去,給自己一個目標,內心篤定地走下去。 與諸君共勉。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areer/oqzelm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974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永靖心臟無力感看什麼科二林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彰師大附近推薦噁心中醫推薦埔鹽肌肉緊繃治療中醫
埔鹽憂鬱治療中醫 彰師大附近推薦頻尿治療中醫 最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鹿谷鄉白天賴床睏倦中醫推薦 和美體溫控制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草屯注意力不集中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福興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田中手抖治療中醫 北斗肌肉、關節莫名痛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n50wm44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